3月4日,疫情突然襲來。當天起,啟東5000多名黨員干部積極回應組織部門的倡議,毫不猶豫地沖上戰(zhàn)“疫”一線,開展政策宣傳、秩序維護、協(xié)助采樣等志愿服務。
危急關頭顯身手!遍布啟東城鄉(xiāng)的志愿者隊伍再次奏響眾志成城的時代最強音。
社區(qū)工作離不開他們
春寒料峭,一大早來到啟東南城河景觀帶晨練的市民發(fā)現,兩位頭戴“紅帽子”的志愿者正東看西逛,不時用抹布擦拭沾滿露水的椅子。
兩人名叫黃元昌、黃飛鶴,是附近東洲新村“紅帽子”志愿者的成員。20年來,包括他們在內的60個志愿者一直排班輪值,為周邊居民提供各種服務。
如果說,郭中良、蘇曉琳等“中國好人”是繪就文明啟東壯美畫卷的丹青國手,那么黃元昌、黃飛鶴這些志愿者就是潑灑底色的民間畫師,他們用自己的身體力行、凡人善舉,帶動啟東市民素養(yǎng)全面提升。
東洲新村現有80歲以上老人400多名,其中不少是失能孤寡老人。社區(qū)居委會主任應紅娟感慨地說,如果離開志愿者的傾力幫扶,這樣的老小區(qū)社區(qū)工作將步履維艱。
去年,“小老愛老老”志愿者服務群應運而生。有著50年黨齡的楊漢石年逾七旬,去年先后進行7次手術,但只要一出院,他就準時出現在志愿服務現場。
志愿者吳婉如定期照顧一位80多歲的盲人老太。由于長期缺乏照護,老太的腳指甲嵌入肌肉,疼痛難耐。吳婉如忍住難聞的氣味,泡腳、修剪……經過精心護理,老人的痛苦得以緩解。
紫薇二村社區(qū)居委會主任陸紅燕說,在她工作的社區(qū),“有困難找志愿者,有時間做志愿者”也已經蔚然成風。
30多萬志愿者活躍在大街小巷
早上7點開始,啟東城區(qū)主要交通路口,除交警外,還有一群身著藍馬甲、手持小紅旗的志愿者在維護秩序。
陸也,這支文明交通志愿者服務隊的發(fā)起人和組織者。因為經??吹讲蛔袷亟煌ㄒ?guī)則、隨意穿梭的“騎行俠”,于是萌生了成立一支文明交通志愿者團隊的念頭。
2020年11月7日,在整合抗疫志愿者團隊的基礎上,啟東市文明交通志愿者服務隊完成注冊。平時上崗的,大多為在職職工以及部分退休人員,但一到寒暑假、節(jié)假日,就有大量學生志愿者加入進來。據統(tǒng)計,這一群體已近4000人。
“作為志愿者,我們沒有處罰權,但對不文明的交通行為進行勸導時,當事人大多能聽從勸阻。”如今,陸也隔三岔五就到各個路口轉轉,發(fā)現不戴頭盔、逆行等違章現象近乎絕跡。
每逢疫情來襲,這支隊伍還去啟東市婦幼保健院、啟東市人民醫(yī)院等地方,參與疫情防控工作。春運期間,志愿者們協(xié)助近5萬返啟人員,圓滿完成核酸檢測采樣。
在啟東,“人人爭當志愿者”已變成市民自覺踐行的道德實踐。采訪中,陸也給我們分享了一個暖心故事:有一次她去辦事,無意中聽見兩個媽媽聊得熱火朝天。原來,她們正在比孩子志愿服務的積分,臉上寫滿驕傲。
愿為星火,聚以燎原。
啟東市文明辦副主任倪東華說,目前,啟東的志愿者群體像滾雪球一樣發(fā)展到30多萬人。他們活躍在大街小巷,盡微薄之力,予城市些許溫暖。
哪里有需要,哪里就有黨徽紅
在“2·19”海上救援行動中,離事發(fā)地最近的漁船是蘇啟漁02266號船,它在當地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名字——“紅帆船”。
在黨員較多的漁船上掛牌“紅帆船”,是啟東漁業(yè)行業(yè)黨建工作的一項重大創(chuàng)新。盡管目前總數只有43艘,但一座座移動的“海上堡壘”,在安全生產、搶險救災、環(huán)境保護、矛盾化解等多個領域發(fā)揮著重要作用。
呂四港鎮(zhèn)黨委書記陳紅飛說,“紅帆”既是引領,更是守護。波濤深處一抹“黨旗紅”,就是漁民心中的“燈塔”。
啟東夏季多臺風,漁船紛紛進港避風,因數量眾多,稍有不慎便會引發(fā)水上交通事故。去年,一艘漁船返港時發(fā)生碰擦,雙方船員激烈爭執(zhí)?!凹t帆船”——蘇啟漁02359號船船長張正兵得到消息后,立即趕到現場,成功化解沖突。張正兵說,大部分糾紛都能在海上完成初步調處,做到“矛盾不出船”。
黨徽映紅的不只有漁業(yè)行業(yè)。在啟東,哪里有需要,哪里就有志愿者;哪里有志愿者,哪里就有黨徽紅。
去年5月初,紫薇二村社區(qū)組建了“在職黨員進社區(qū)”微信群,短短幾天,就吸引一百多人報名。目前,社區(qū)黨員志愿者服務隊黨員志愿者超過600人。
啟東市中醫(yī)院呼吸科醫(yī)生彭磊就是其中一員。他與“杏林天使”工作室的伙伴們,每周輪流趕到社區(qū)黨群服務中心,耐心解答居民提出的健康問題。
在此次疫情防控中,啟東的黨員志愿者一如既往地站在最前列、沖在最前方。在各核酸檢測采樣點,“黨員服務隊”“黨員先鋒崗”隨處可見,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入黨誓言。
昨天的朋友圈,一則《日行27912步!啟東一位村第一書記的戰(zhàn)疫足跡》的新聞呈刷屏之勢。
3月5日下午,啟東匯龍鎮(zhèn)南郊村第一書記崔裕灃連續(xù)奮戰(zhàn)22個小時,日行步數最后定格在27912步!在“匯龍鎮(zhèn)村書記”微信群里,60位成員幾乎都是同樣緊張的工作節(jié)奏。
從一個人到一群人,從一群人到一城人,啟東30萬志愿者與黨組織心聲合鳴,不斷放大城市文明建設的“森林效應”。
他們是凡人,但迸發(fā)著不平凡的力量!
(黃海 管顥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