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常說,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這就意味著,學校其實就是一個江湖。那么,年輕的你,怎么去闖蕩這個江湖呢?如果你不知曉人的心理,也就是孩子的心理,不瞞你說,這個江湖你闖起來,將困難重重。那么,孩子們究竟有哪些心理密碼亟待我們來破解呢?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分析學生的心理,告訴大家如何破解這些心理難題,進而幫助學生積極成長。這三個方面分別是:一、如何才能讓學生喜歡自己;二、如何才能讓學生聽從自己;三、如何才能激發(fā)學生的積極性。
小孩子,尤其是小學生,非常的感性。通常情況下,他們喜歡某個老師,就愿意學習這個老師所教的學科,也愿意配合這個老師進行班級管理。如果不喜歡這個老師,他們就特別調(diào)皮,處處跟這個老師做對。因此,初入職的老師,第一步要做到的,就是要贏得學生的喜愛,與學生建立和諧、親密的師生關系。林格先生說,關系大于教育!我做了20多年教育,對這句話非常認同!師生關系一旦交惡,教育效果基本等于零。
初次見面,花一些心思和時間來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非常值得的。那么,如何才能贏得學生的喜歡呢?這就要搞清楚學生面對新老師是怎樣的心理了。我們先看一個案例:
小張和小劉都是從華東師范大學畢業(yè)的高材生,顏值都挺高。他們兩個進了同一所學校,住在同一個宿舍,分到同一個年級。不同的是,小張穿著講究,小劉穿著隨意。小張還是一個特別愛笑的人,而小劉則不茍言笑。第一天工作結束,兩個年輕人回到宿舍。小張一臉燦爛,小劉則滿臉愁云。從兩人對話中得知,小張一露臉,一開口,就被學生視為男神,喜歡得不得了,下課了學生還圍著小張不愿意離開。而小劉一露臉,一開口,就被學生嫌棄,下課之后一個學生也沒找他聊天。兩個都是年輕人,且都是高材生,都很有活力,為何一個受歡迎,一個遭嫌棄呢?
新老師,新學生,第一次見面,彼此都很期待。尤其是孩子,很好奇,對新老師充滿了美好的期待,但他們的認知又很感性,很淺陋。小張之所以受學生歡迎,是因為他重視了自己的儀表,他把自己打扮得很時尚卻又不另類,一看就是那種特別陽光帥氣的溫暖大男孩。同時在跟學生交流時,措辭很溫和,觀點很新銳,尤其是學生愛說的那些網(wǎng)絡語言,在小張的口里來回滾動。學生一下就喜歡了小張老師,覺得小張好潮,離他們好近。而小劉呢,隨意地穿了件舊T恤,頭發(fā)也沒理,猛一看,就像一個剛從車間里累了一天的人下班,精神狀態(tài)很頹靡。學生看到他的樣子,馬上就表示了不屑。小劉看見學生不屑的表情,心中很生氣,說話的口氣就很沖,有學生不滿,就在下面接嘴,小劉更生氣,又把學生訓斥了一頓!小劉想得太簡單,他認為這些孩子不過一群小屁孩,隨便打發(fā)他們就得了,哪知道學生雖然是一群小屁孩,但他們都不傻,他們覺得老師隨便的態(tài)度就是對他們的不重視,因此,心里對小劉產(chǎn)生了排斥感,師生關系處于疏離狀態(tài)。
針對孩子們這種首因心理。新老師在和學生第一次見面時,就要利用首因效應,從穿著打扮,言談舉止,為人做事方面去征服學生,讓孩子們對新老師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,從而快速地喜歡并接納新老師。具體怎么穿呢?關鍵詞是:干凈、整潔、合體。男老師,“儒雅、溫暖”風;女老師“優(yōu)雅、知性”風。建議穿職業(yè)裝,顯得正式、莊重、認真,也體現(xiàn)了對工作對學生的重視。相反,穿著隨意的休閑裝,在工作場合,給人的感覺就是漫不經(jīng)心,雖不討人厭,但也很難引起他人好感。
怎么說話孩子才喜歡聽呢?老師說,孩子在聽,因此權利在孩子這一方,老師說出來的話,孩子聽著要舒服,說話的目的才能達到。第一次見面和學生說話,建議說話要走心,干硬粗暴的語言不要出現(xiàn)。語氣溫和之中有剛。語意干凈且有溫度。語調(diào)柔和中氣要足。最好穿插一些孩子們喜歡的語言方式來表達,比如網(wǎng)絡詞匯,網(wǎng)絡上的一些段子。這樣的語言很容易把老師和學生的心連接起來。至于怎么做?我個人覺得,不要把自己太當回事,高高在上的樣子學生不喜歡。最好是與孩子們一起打掃自己的教室啊,游覽自己的學校啊,搬書搬桌子等等。也就說要與學生打成一片,但同時又要讓學生知道,你是大人,是他們的老師,也就是他們的老大,是領頭人,他們得聽你的。
贏得了學生的好感,這還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。真正讓學生接受并喜歡,新老師們還需要更多的努力。我們繼續(xù)說小張和小劉的故事。
我前面說小張利用首因效應贏得了學生的好感,而小劉大而化之遭學生嫌棄。是不是他們兩個人從此職業(yè)之路就各不相同:小張一路花開高歌猛進;小劉挫折連連一蹶不振呢?
如果沒有對他們的跟進,我也很擔心小劉的前途??筛M之后,我反倒擔心小張的職業(yè)生涯會狀況頻出,為何呢?
小張是長得好看,嘴巴也很會說,觀點也很新銳,行為也很有潮范兒,但是他只說不做啊。
每天小張踩點到學校,下班時間一到立馬就走人,從來不愿意在學校多耽誤一分鐘。小張做了班主任,師生關系還不穩(wěn)定,班級常規(guī)管理都還沒搞好,他就當起了甩手掌柜,還美其名曰“把班級還給學生”,半個學期過去了,小張的班級亂糟糟的,教學成績也很不理想。領導找他談話,他振振有詞地說,每天我按時上班,按時下班,該我做的,我都做了,班級亂,成績差,那是學生的問題,關我何事?
反觀小劉,自第一次與學生見面遭到嫌棄之后,他就一改之前的“隨意”作風。每天早早進班,下班之后,還與學生一起玩。課間也會找學生談心,作業(yè)也進行面批,家校溝通也很順暢。身為班主任,他在班級不穩(wěn)定的情況下,身先士卒,以身作則,班上學生都被他帶動了起來。他還組織了籃球隊,放學后把男生帶到籃球場上奔跑。由于小劉籃球打得特棒,他帶著自己班的男生打遍整個年級無敵手,全班男生都成了他的粉絲。男生都被他俘虜了,女生就更不用說了,每次小劉帶著男生在球場上打球,女生都會圍著球場尖叫。半個學期下來,小劉成了學校最受歡迎的老師。
第一場合勝出的小張為何在后來的工作中敗給了自己呢?那是因為他一直站在學生的圈子之外。而小劉能在后面的工作中勝出,是因為他擠進了學生圈子,讓學生真正接受并且喜歡上了他。因此,新老師一定要明白,學生雖然喜歡看臉,但他們把臉看熟之后,更喜歡看這個老師是不是跟他們一條心,是不是真心在幫助他們成長。小劉老師凡事身先士卒,在學生看來就覺得老師跟他們是一路人,所以學生會很快接納他。小劉還與男孩打籃球,這招是特別令學生喜歡的。可惜據(jù)我觀察,很多新老師都不喜歡運動,更不喜歡跟學生一起運動。把上班和下班的時間分得特別清楚,時間邊界感特別強。王曉春老師就說過,與其說學生到學校來是讀書,還不如說學生到學校是來找朋友的,因此,學生的朋輩悅納心理非常明顯。不管老師愿意不愿意,學生之間都是存在很多的小圈子,朋輩之間互相影響。當然這個影響有積極的,也有消極的。老師如果不介入到學生的朋輩圈里,很快就被學生邊緣了,更談不上喜歡。
少說話,多做事,這是實踐出來的真理!作為新老師,沒有業(yè)績,也沒有口碑,一切都是全新的。因此,只有老老實實去做事才會贏得學生的喜歡。
其次一定要融入到學生的朋輩圈里,不要把自己弄成跟學生對立的陣營,而是要用行動告訴學生:我們是一起的!
適時展示自己的才藝。如果善于打籃球,那就把學生拉到籃球場。如果通曉一兩種樂器,那就舉辦音樂會。如果善于組織活動,那就在班上多搞活動。總之,要竭盡所能地在學生那里露一手,在學生目瞪口呆之中驚艷登場。我個人,既沒運動天賦,也沒音樂才華,更不懂如何畫畫,至于玩樂器,那簡直就是盲人摸象,但我善于寫作,我作為語文老師,我可以在寫作課上當著學生的面幾分鐘內(nèi)一氣呵成寫完一篇文章,每次寫完學生先是一陣面面相覷,接著是掌聲雷動。
老師就好像帶兵打仗的指揮官,如果學生不聽從老師的話,凡事都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實施的話,不論是課堂,還是班級,勢必都很亂。從個體來講,我們要愛護那種個性獨特,做事不安牌理出牌的孩子,這些孩子長大之后,很有可能會成為行業(yè)的精英,或者是創(chuàng)業(yè)者。但作為一個群體來講,則需要一定的聽從!注意,不是服從,而是聽從,就是要聽得進老師正確的教導。那么,我們可以根據(jù)學生哪些心理來制定相應的策略,從而讓學生聽從新老師的正確教導呢?我們還是先看一個案例吧。
2015年1月10日晚上10點25分左右,成都市犀浦鎮(zhèn)某小區(qū)的保安蔣先生突然看見幾個人從小區(qū)臨街的一棟樓里沖出來,往小區(qū)外跑。就在小區(qū)正大門右手邊約10米處,他看到一個少女躺在地上,原來跑出來的是父母,女兒跳了樓。
這個小女孩為何要跳樓輕生呢?
據(jù)民警介紹,跳樓的少女名周六晚上回家比較晚,父母就罵了她幾句。然后她回自己房間寫作業(yè),沒多久就跳下來了。
斯坦恩伯格指出,之所以說青少年時期是一段危險期,是因為刺激處理系統(tǒng)在青春期初期階段已發(fā)育成熟,而認知控制系統(tǒng)的成熟期則要到20歲之后。因此,在這缺乏控制的幾年里,孩子們是在瘋狂無度地處理各種各樣的刺激,但卻缺乏一個“有責任心”的控制系統(tǒng)來約束、克制孩子們的行為。當一個典型問題——年少輕狂不羈的青春期神經(jīng)化學元素與超載HPA軸相遇時,注定會釀成一杯威力無窮的毒酒。
正因為“認知控制系統(tǒng)”比“刺激處理系統(tǒng)”晚熟,所以造成青少年在心理上的成熟滯后于生理上的成熟,在心理的認知發(fā)展中,由于閱歷和經(jīng)驗的不足,孩子的認識是不堅定的、容易動搖的。思維雖然有獨立性、批判性,但認知事物和問題時由于不全面客觀而會出現(xiàn)偏激、片面、固執(zhí)甚至極端化,把家長、教師的勸說、指點、提醒和督促都看成是不理解、不尊重的管教與約束,會在非理智情緒的驅(qū)使下,作出違背施教者初衷的事情。
叛逆是一個信號——表明孩子在成長,在改變的同時,它告訴老師有一些東西需要改變了。
身為老師一定要冷靜地去觀察孩子的做法,真誠地面對孩子的問題,啟發(fā)孩子的理悟,寬容釋懷,情感交流。唯有多理解,多寬容,多指點,孩子們才能在青春的“危險期”里安然度過!
有一類隱性叛逆的孩子,就是我們常說的看起來很聽話的孩子。他把叛逆藏在心底,不表露出來,壓抑下去。他的叛逆家長關注不到,以為孩子很乖,很平穩(wěn)。其實這類看上去不叛逆的孩子反倒很危險,因為他們的內(nèi)心壓抑的情緒沒有發(fā)泄的通道。外顯的叛逆可以通過跟父母吵鬧,通過玩網(wǎng)絡游戲發(fā)泄,而不叛逆的孩子他不會發(fā)泄,也不懂得發(fā)泄,不發(fā)泄最可怕的結果,就是一遇上挫折,就想不開。
很多時候,教師與學生,家長與孩子的沖突,其實是價值觀的沖突。與其去遏制學生的行為,還不如利用學生的一些跟風心理強化他們的積極價值觀。看看下面這個故事吧,是不是很有代入感?各位在讀書的時候,是不是會經(jīng)常遇到這樣的老師?
呂老師在辦公室指著三個男孩,厲聲叱喝道:“你們什么人???教不變!叫你們剪頭發(fā),你們就剪成這個鬼樣子!今天早晨德育處檢查,就你們?nèi)齻€人,因為頭發(fā)活活扣了我們班3分。”三個男孩低著頭一聲不吭。是什么原因讓呂老師發(fā)這么大火呢?
德育處規(guī)定男孩必須剪學生頭,并且還有文字說明:額前頭發(fā)不可以遮住雙眼,后面頭發(fā)不可以遮住衣領,兩側(cè)頭發(fā)不可以遮住耳朵。說實話,這文字說得夠清楚明白了。但是,呂老師班上有10來個男孩剪出來的頭發(fā)不符德育處的規(guī)定,尤其辦公室3個男孩,剪了個讓人哭笑不得的發(fā)型出來。他們?nèi)齻€人的頭發(fā),其實完全合符德育處的規(guī)定“三不遮”——不遮眼睛,不遮衣領,不遮兩耳。那為何他們的頭發(fā)又被扣分了呢?請看他們的發(fā)型:他們把兩耳上方,以及后頸的頭發(fā)都鏟得寸草不生。單單頭頂留了一個圓蓋子,或者是長方形蓋子,乍一看,就好像頭上頂著一個簸箕或者馬桶蓋。實在是很難看。尤其讓人擔憂的是,呂老師班上有10來個孩子留起了這樣的發(fā)型。
明知那個發(fā)型過不了德育處的檢查關,并且也不符合大眾審美。為何呂老師班上還有那么多男生留這樣的發(fā)型呢?最初只有一個男孩留這樣的發(fā)型,這個男孩之所以留這樣的發(fā)型,據(jù)說是因為他那輟學的好朋友留著這樣的發(fā)型,于是就跟風過去留了這樣的發(fā)型。而這個男孩在班上很有威信,他的好朋友為了挺他,也跟著留了這樣的發(fā)型,其他男生一哄而上,仿效著剪了這樣的發(fā)型。這就是典型的盲目跟風心理。不僅是孩子,其實很多成年人也有跟風心理。
我們不能說跟風心理就完全錯了,錯沒錯,要看跟的是什么風。比如上述案例中,男孩們跟怪異發(fā)型的風就顯得有些幼稚,甚至不倫不類。但如果我們能正面引導,正確運用跟風心理,也未嘗不好。比如孩子們喜歡追星,哪個說某個明星咋樣咋樣,他就跟過去,仿效明星的穿衣打扮,甚至說話的語氣,身體的姿勢,都要緊跟不放。知道孩子們這個心理后,老師可以在班上提倡、甚至明確地贊揚那些積極的,美好的人和事。讓積極的行為,美好的言語,以及理性的思維大放異彩,尤其是讓擁有這些美好素質(zhì)的孩子成為班級的主流。還有挖掘那些明星們最積極,最美好,最具正能量的一面,讓孩子們大膽地跟風。相信孩子們,給他們一個好的跟風對象,他們跟對了,就真正成長了,等到真正成熟理性了,他們自然就學會了取舍。
有一次,幾個女生問我有沒有看過《花千骨》,我順口答道,看過啊。女生們非常驚訝,說:“老師,你都看這種‘肥皂劇’?。俊蔽倚χf:“你們都看,我怎么就不可以看啊?!?/span>
話說完之后,我趕緊抽空將《花千骨》里的兩個人物——倪漫天和花千骨挑出來。先是跟孩子們分析倪漫天一敗涂地的原因。孩子們都說倪漫天之所以一敗涂地,是因為她的性格不好,嫉妒心強,好勝、毒辣。我當然不滿意女孩們的分析。我給她們分析道:倪漫天本是傲嬌美艷的仙界富二代、蓬萊仙島千金、未來的蓬萊仙島島主,但是她卻落得個悲慘的下場,除了她的性格不好之外,最主要的還是她的歸因出了問題。不管出現(xiàn)什么情況,她都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,而是歸罪于他人。認為自己的一切不順都是別人造成的,跟她自己沒有半毛錢的關系。像這類歸因錯誤的現(xiàn)象,在很多人身上都存在。比如,有些學生考試沒考好,就怪題出得太深了,監(jiān)考太嚴格了,甚至連父母把他生笨了的理由都能找出來,總之都是外界造成的,不是自己的錯。這樣的人,失敗永遠都會伴隨著他。請大家一定要記住這樣一句話:優(yōu)秀的人都是敢于朝自己開刀的!
至于花千骨這個人物,我并沒有去挖掘。我倒是深挖了花千骨的扮演者趙麗穎。我告訴女孩們趙麗穎以前的各種黑歷史,但2015年的暑期,趙麗穎憑借《花千骨》一劇走紅中國的大江南北,成為全民女神。那么,她是憑什么“逆襲”的呢?這個話題引起了女孩們的高度興趣,她們探討了一陣之后,一致認為趙麗穎之所以能逆襲,是因為不管外界怎么黑她,她都置之不理,只一心拍戲,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演技,最終靠作品說話,成了一線女星。歸納起來就是,趙麗穎靠勤奮、演技成功逆襲。這個肥皂劇分析下來,女孩們?nèi)砍闪宋业乃乐曳邸?/span>
有人說:厭學是教育界的癌癥!是啊,明明學習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,可是熱愛學習的學生真的不多。有句笑話說:不談學習母慈子孝,一談學習雞飛狗跳。雖然是笑話,但確實有不少這樣的學生存在。那么,作為新老師,可以根據(jù)學生哪些心理來激發(fā)學生的積極性呢?請看下來的故事:
王老師大學畢業(yè)從事教師工作,他是一個生命力和目標感都特別強的人。每天到學校,生命狀態(tài)都非常的積極,可以說是把自己的生命變成了奔跑的姿態(tài)。他還喜歡唱歌、打籃球、玩搖滾,在班里開設電影課程。他所帶出的來學生也跟他一個樣,積極、上進、充滿活力。而李老師則相反,每天懶散拖拉,作為學科老師,他不鉆研教材,直接在學科網(wǎng)上下載課件,稍作修改,甚至都不修改就去上課了。作為班主任,他不研究學生,也不愿意守住自己的教室,一個學期下來,他的學生也懶散成風,整個班級人心渙散,班風頹廢,負面情緒充斥全班。
為什么生命狀態(tài)不同的老師帶出來的學生生命狀態(tài)也不同呢?原因不難理解。因為人都具有模仿性,尤其是孩子,模仿心理很嚴重。他們?nèi)诵?,三觀未定,理性思考的能力還未形成。誰跟他們經(jīng)常接觸,他們就會跟誰學,尤其是誰強勢,就跟誰學。孩子們跟老師在一起,很顯然,老師是強勢方,而孩子是弱勢方,因此,他們就很容易模仿老師的言行,以及價值觀,乃至生命狀態(tài)。在教育界常有這樣一種說法:什么樣的老師帶出什么樣的學生!這話是很有道理的,尤其是班主任,三年帶下來,班上絕大多數(shù)孩子的認知、言行、乃至三觀,都跟班主任差不多。
既然孩子有很強的模仿心理,那么老師們就要善加利用。把自己變成一本有趣,有料,有溫度,有學識的好教材。要時時處處做學生的榜樣,把最好的儀態(tài)展示給學生看,把最溫暖的話語說給學生聽,把最走心的做法教給學生做,把最積極的價值觀傳遞給學生習得。一定不要在學生面前把最丑陋的人性暴露無遺,也一定不要在學生面前做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。因為,你在做,孩子就在模仿。你是一個好的范本,孩子們就模仿成好孩子,你是一個壞的范本,孩子們就模仿成壞孩子。我們常常教導學生不要嫉妒,但如果一個人連嫉妒心都沒有,那還有什么上進心呢?只要善于利用,就可以把學生的嫉妒心便變成上進的動力!我曾經(jīng)教過三個女生,同一個班,都很優(yōu)秀。她們?nèi)嘶ハ嗉刀?,誰也不服誰??荚嚭?,考差了的,一定會哭鼻子,生考得優(yōu)秀者的氣。平時學習,都是互相較勁的。晚上自習,其中一個晚上看書看到9點,另外兩個第二晚上就要看到9點30分。三人互相追逐,相互較勁,最終三個女孩都考上心儀的大學。過上了令自己相對滿意的生活。當然,這三個女孩至今都保持著非常親密的聯(lián)系。
這三位女孩的心理就是我們常說的嫉妒心理。嫉妒是一種社會心理和意識。有人把嫉妒說成一種根本的、普通的、強烈的心理現(xiàn)象,心理學上定義說:嫉妒是一種有針對性的感覺,是忍著痛苦去看待別人的幸福的一種傾向。它產(chǎn)生在當現(xiàn)時的和期望的各種關系受到威脅之時,是一種既羨慕又敵視的矛盾的情感。在中學,一部分學生漂亮的容貌、優(yōu)異的學習成績、優(yōu)越的家庭條件、受到老師的寵愛,常常會引發(fā)另一部分學生的嫉妒之心。他們越是關心和重視嫉妒對象,越有可能會讓絕望與恐懼感擊中,從而發(fā)展為憎惡、敵意、怨恨和復仇這樣一些惡劣的情緒。
關于這個心理,我個人的看法是沒必要全盤否定。告訴孩子們,適當?shù)募刀适切枰?。畢竟嫉妒是不滿意別人比自己好,可以激發(fā)不滿者的斗志,還是有一定積極作用的。但這里面一定要有正確的指導。首先要讓孩子們明白什么是嫉妒心理?再評估自己的嫉妒心理處在哪個段位?是隱隱的刺痛,然后咬牙直追呢,還是絕望痛恨,以至于想盡一切辦法打擊報復呢?抑或者是只心懷嫉妒卻完全不行動呢?搞清楚狀況之后,要把孩子的嫉妒心修復到對他人所擁有的資源,或者是取得的成就感到不滿,但同時又要把這種不滿化為自身前進的動力。貌似在和別人較勁,實際上是在跟自己較勁!真正優(yōu)秀的嫉妒者,一定是為了趕超別人而咬牙把自己給搞定。反之,則是拙劣的嫉妒者,害人害己,就像《花千骨》中的倪漫天,嫉妒成性,不擇手段,最后自食其果。關于學生的心理,林林總總,比如自卑心理、孤獨心理、出風頭心理、看客下菜碟心理、逃避心理、畏難心理、攀比心理、爭寵心理、告密心理、唯我獨尊心、成癮心理、依賴心理、厭學心理等等。這些都需要各位老師在實踐中去觀察,去分析,找到根源之所在,看清多面性,取積極因素利用之。要想熟練地摸清學生的心理狀態(tài),除了實踐之外,還需要閱讀一些心理學書籍。尤其是養(yǎng)成寫案例、分析案例的習慣。如此,專業(yè)成長就會提速,也才能在職場站穩(wěn)自己的腳跟,找到職業(yè)的成就感。